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的背景下,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昆山高质量发展种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按照《昆山市城市总体规(2017-2035)》定位,秉承传承水乡古镇文化与生态、创新现代生态发展观,对标雄安新区、深圳、上海等地区的生态建设标准,寻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昆山生态之路”。



背景与概况
规划背景
张家港河生态走廊规划北起杨林塘,南至汪洋荡 , 全长42km,红线面积约1895hm2,以中环南线为界分为北段长全约 18km,面积约814hm2;南段长约全 24km,面积约 1111hm2;北段全长18km,面积约 784hm2。
昆山制定了“七横四纵”的生态框架建设规划,构建 “七横、四纵、四区、六园”的市域生态格局。城市集中建设区内一条重要的水系生态廊道,构筑“九廊六园、一环二心、七带多点”的城市集中建设区绿地系统结构。
↑ 昆山“七横四纵”的生态框架建设规划

规划范围与红线划定
规划红线划定原则
规划红线划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原则一,河绿带单侧≤ 30m 范围划入红线,总体控制范围为30米范围;原则二,已建或在建公园用地不划入红线,为避免与已建或在建绿地项目冲突,本次红线不包含上述地块;原则三,较大规模建筑密集区不划入红线,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下,高密度建筑密集区不划入红线;原则四,地块周边较大规模一般农用地不划入红线大规模农用地后续将作为独立项目单独立项,本次不划入设计红线。
↑ 实施红线划定基本原则
本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张家港河生态走廊“北段”,南起中环南线,北至杨林塘,全长18km,分为中心城区段(14.6km)、巴城镇段(3.4km)。北段红线范围总面积约 784hm2。
↑  北段概况


现状用地分析

张家港河生态走廊规划北起杨林塘,南至汪洋荡 , 全长 42 km,规划面积约 1895 hm2,滨河两侧腹地 5 米 ~300 米不等,沿线现状用地类型以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城镇村建设用地为主。
↑ 规划红线图
依据现场调研结果及第三次现状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其中基本农田占0.23%,一 般农用地占37.22%, 水域 占 37.39%,交通运输用地占 8.2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 17.23%。
↑ 南段(吴淞江 - 汪洋荡)GIS 地性分析
依据现场调研结果及相关单位提供的区域内自然资源三调资料(GIS)调研分析,其中基本农田占 14%,一般农用地占6%,水域69%,交通3%,城镇8%,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自然肌理。


定位与策略

规划定位
规划总体定位为串联湖荡水景、现代城市、江南水乡的典型滨河景观廊道,建成山水林田湖草、城一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滨河森林廊道。
生态绿道北段规划体现生态先行的韧性绿廊,建设人文艺术的花园滨水带;南段规划定位为引领生态修复的滨河景观,展现水乡灵韵的古镇风貌。

规划策略
变“硬质”为“柔性”——一条韧性的生态水岸

↑ 硬质驳岸的软化与生态径流驳岸的构建

从“清冷荒岸”到“温情水岸”



从“宗地荒岸”到“记忆水岸”

↑ 工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唤醒人们对张家港河旧时的记忆

↑ 恢复原生动植物生态记忆


规划布局

在城市间穿针引线——串联周边绿地景点
↑ 节点布局图
首先确保张家港河生态绿道系统的贯通,释放张家港河两岸空间,在城镇节点及公园绿地节点拉伸到城市腹地,界定出一条动态丰富的张家港河城市文化流域。
加强张家港河与周边绿地景点的联系,将沿河两侧 500-1000 米范围内的绿地与景区串联为一整条张家港河生态流域。将基本农田保护、古镇保护、塘浦圩田农耕印记与城市空间建设、城市活动空间组织相融合,形成昆山市长三角水乡平原的生态环境特征。
↑ 张家港河生态走廊(北段)设计总平面图



生态绿道规划

绿道选线
↑ 绿道选线分析图
五种绿道构建模式

↑ 绿道构建五种模式分析图

↑模式一:市政并道模式
↑模式二:两道合并模式
↑ 模式三:两道分离模式
↑模式四:老城漫步模式
↑ 模式五:架设栈道模式


三类绿道体验

↑ 打造三类绿道体验

滨水道 22km
滨水绿道,结合滨水区景观在绿道一侧配有相应休憩模块,包含运动健身、直饮水、自行车停放等功能;绿道一侧与步行栈道结合。
↑ 滨水道效果图

田园道 6km
田林绿道,绿道两侧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两侧可搭配特色农业景观、特色花卉、疏林草坪等。
↑田园道效果图

林中道 14km
林间绿道,绿道穿越在密林之间,增强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密林上层空间的视线延伸,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
↑ 林中道效果图


断点变焦点,42km 不间断的绿道


通过沿河架设栈道断点、两岸联通断点、道路下穿断点、河道断点等处理手法,连通42km水岸,打造不间断的绿道。
↑ 联通断点布局图


三级服务驿站

↑ 沿线服务驿站设计布局图
↑ 三个等级服务驿站模型图

一级驿站
各功能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含有自行车驿站,公共厕所,商业售卖,医务室等空间。具有引导功能,服务功能,游憩功能,集散功能,其他功能(包括卫生间、饮水机、管理用房、小型商业、淋浴间、自动贩卖机)。
↑ 一级驿站效果图

二级驿站
各片区的次级服务点,功能设计上以方便游客使用的服务点为主,为游客提供休憩去处(包括卫生间、饮水机、管理用房、自动贩卖机)。
↑ 二级驿站效果图

三级驿站
设置平台铺装或木亭等构筑物作为供游客短暂休息的三级驿站,可以与出入口结合或设置在风景优美的节点处,适合做短暂停留。
↑ 三级驿站效果图


便捷的外部可达性

外围车行道:链接20个公园绿地
针对外围城市道路交通 ,规划注重沿线车行道与场地的沟通连接;在周边公园及景区出入设置指示牌,将游客引入张家港河绿道系统;串联周边公园绿地,延伸张家港河生态界面。
↑ 绿道链接20个公园绿地分布图

引入接口:沿线 28 个出入口
利用场地内外的道路交通接口设置出入口,同时布置配套停车场、服务驿站。
↑ 绿道沿线28个出入口


绿化种植规划

张家港河整体沿河林带连续性较差,沿河部分区段存在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河道防护林树种以香樟为主,缺乏特色;城区段树木长势良好可保护利用,可重点打造特色林下地被。
↑ 生态特色林系统构建
绿化种植规划整体原则以保护提升为主,一般农用地以构建防护林为主;荒地或废弃地建议土壤检测后以植被修复为主。
一条缤纷的彩叶骑行道
三类特色森林景观风貌
不间断绚丽植物景观节点
结合现状树种,通过补植不同的骨干植被形成各区段特色,步移景异打造不间断、成规模、彩色化的森林景观风貌。
结合巴城老街古朴的历史风貌,配以乌桕、水杉、池杉、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等红叶树种,打造巴城特色郊野森林景观。
↑巴城古朴郊野森林景观风貌
大片种植芝樱形成花毯,配置不同花期的花卉及开花乔木进行补充,营造震撼的花毯效果。
↑ 高新区活力森林景观风貌
以大片列阵果树为主要特色植物,春季观花夏秋观果,形成独特的果园景观。
↑ 开发区活力森林景观风貌
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香樟等常绿乔木,重点打造特色林下地被,在保留厚重老城的历史风韵的同时,营造新的时代特色。

↑ 厚重老城森林景观风貌




张家港河生态廊道保护修复工程在城市间穿针引线——串联周边绿地景点,北段设计体现生态先行的韧性绿廊,展现人文艺术的花园滨水带;南段设计引领生态修复的滨河景观,展现水乡灵韵的古镇风貌。
亦境团队通过研发可推广、可复制,有参考价值的昆山河流型生态廊道设计典范,为实现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跃进路上重要的助力。

链接湖荡、水乡与城市的韧性绿廊:张家港河生态廊道保护修复规划 | 亦境作品

发布日期:2022-07-05
业主方:   昆山市住建局
设计团队: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
项目地址:江苏省昆山市
项目规模:全长42km,红线面积约1895hm2